该市的食用菌产业逐步走向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贸易国际化发展方向。目前,该市食用菌生产企业及合作组织50家,食用菌种植面积126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25.2万吨,实现产值20.16亿元。
      高点定位 统筹产业布局
      为做大做强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该市坚持高点定位,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助推食用菌产业化发展。高标准编制了《邹城市食用菌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晰食用菌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定位,引导食用菌企业集群集聚、错位发展。成立高规格的食用菌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建立食用菌专家咨询委员会和顾问团,设立正科级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问题。该市财政每年列支3000万元扶持资金,每年争取专项贷款1亿多元,用于龙头企业培植等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全市上下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初步建立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体系。
      标准化生产 推动品牌化发展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邹城从产地环境、栽培设施、菌种采集、出菇采收、包装运输、市场销售等方面,研究制定了《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操作规程》和《无公害食用菌产品质量标准》等系列技术操作规程,并编印成册发放到农户、企业手中,推进食用菌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严把生产源头质量关,对食用菌生产原材料、环境等要素,提前介入进行指导、控制、检测,大力培养专用培养料、二次发酵和绿色标准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通过全过程控制提升食用菌品质。引导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基地积极申报“三品”认证、GAP 认证和HACCP认证。目前,该市食用菌产品获得山东省名牌1个、有机食品认证6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2个、地理标志认证1个。
      科技支撑 打造创新平台
      福禾菌业培育出的食用菌新贵“玉木耳”在全国首次实现规模化生产;利马菌业在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自动化作业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常生源菌业研发的金针菇“一种袋栽式的种植模式”已经申请国家专利……邹城市食用菌企业依托科技创新的支撑,在多个领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
      为提高食用菌产业科技水平,邹城以该市食用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依托,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层次,规划建设了十大功能区,形成横跨多个乡镇的产业体系。高标准建成邹城市食用菌农业科技园区,去年3月份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组建了国际蘑菇学会邹城专家工作站、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立足省级食用菌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与国际蘑菇学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和山东农业大学等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玉木耳、双孢菇、桑黄、白灵菇等珍稀食药用菌品种研发和工艺改进提升,目前已突破玉米秸秆生产双孢菇技术。
      培植龙头 拉长产业链条
      始终把项目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扩容提升等项目建设。围绕做大做强二产,重点培植发展食用菌龙头企业,把规模发展、骨干带动作为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加大投入、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措施,发展工厂化、智能化食用菌加工企业20家,形成了集盛、友和、常生源、福禾、福友、福国、利马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其中,友和菌业同中粮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成为中粮集团的特约产品供应商,常生源菌业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食用菌行业上榜品牌。此外,围绕菌种研发,恒发菌业建成国内首家工厂化菌种生产线,建立辐射全国的菌种销售网络;围绕食用菌加工,宇程生物开发了蘑菇发酵奶,十八趟公司研制出金针菇功能饮料,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围绕菌渣综合利用,鲁青、欣沃、坤禾等企业通过生物科技,将菌渣转化为有机肥、生物肥和栽培基质,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打响了邹城食用菌产业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