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要靠科技创新来引领、来支撑。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对此,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科研与生产两张皮,是阻碍农业科技展翅高飞的痼疾。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脱节的现象相当突出。让农业科研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必须加快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一号文件提出调整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农业科研从选题立项到研发推广,要更精准地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高大上的科研要更接广袤农田的“地气”。把两张皮粘起来,就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基地建设。调整农业科研的重点和方向,必须根据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需要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拓展农业科研领域,加强中低产田改良、经济作物、草食畜牧业、海洋牧场、智慧农业、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等科技研发。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必须打通科研与生产相连的“最后一公里”,使“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业科技成果,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农民群众用的上,给农业生产增效益。一号文件对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作出部署,要求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引入项目管理制,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同时鼓励地方建立一体化的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旨在从机制上,更好地引导农业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希望田野,把成果交给千家万户。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动力,让他们不仅能够有研发成果的成就感,也有成果转化为效益的获得感。要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对于农业科技创新人员,可以采用先出成果、后给补贴的方式给予支持,让农业科研人员研有所得、推有所获。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让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对不同的农业科研主体要建立差别化农业科技评价制度,切实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真正让科技成果处在法律的保护伞下,让科技人员放宽心、不伤心。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让农业科研创新有平台、有载体、有抓手。一号文件要求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依托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农民。在这方面,对人的培训是核心,也是抓手,重点要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一整套培训机制。要从长远着眼,逐步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特别是要深入推进现代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养计划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