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到了冬暖大棚樱桃开花的关键时节,关系着今年樱桃的收成。相比露天种植,春季气温起伏较大,大棚控温、调湿难度随之加大,传统冬暖大棚的樱桃种植户们大都选择每隔2-3个小时进棚查看一次温度计、湿度表,遇到大风、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更是将吃住都搬进了大棚,寸步难离。
      偶滴神新河镇的青岛聚德果蔬专业合作社有15个樱桃冬暖大棚,但与别处不同,这些大棚里却看不到工人忙忙碌碌的景象。近几年,大棚樱桃价格十分稳定,可以说棵棵都是“摇钱树”。以种植樱桃为主的合作社在这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管理怎么会如此“疏忽大意”?合作社的办公室里,该社理事长肖雄正跟几名工人交代授粉工作。当问起樱桃大棚管理时,肖雄笑了起来,缓缓把茶杯倒满,看了看手机说:“管理得很好啊!我们合作社现在管理种植樱桃到不到位,可不以人多来衡量了。”看着他娓娓道来,不疾不徐,颇有“运筹帷幄之中”的意思。这是怎么回事?
      肖雄带着记者走进了办公室旁边的一间屋子,只见大屏幕上,一排排数字映入眼帘;旁边的显示器上,樱桃大棚内的光景一览无余,一名管理人员正在忙碌着。“这就是我们合作社打造智慧农业的‘管理中枢’。”接着,来到大棚的管理房,老肖指着两个盒子赞不绝口,“这可是管理大棚的两个法宝,所有的数据从大棚采集后都通过这里传到合作社的数据管理中心。”说到这里,他又笑着拿出了手机,相关数据视频还通过互联网和软件与手机相连,刚才在办公室,他就是通过手机查看大棚情况的。可以说,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土壤酸碱、营养成分等信息可以一手掌握,如此一来,就不需要一个大棚安排一个人来来回回做监测了。有了这套物联网设备,合作社15个大棚在控温上可以做到精准无误,湿度上不偏不差,“管理中枢”的一个人便可把樱桃树管理到位。
      数据收集、监测只用一个人,那要是温度高了或者低了,大棚干燥了或者湿润了,不还需要大量人工干活吗?“你那说的是传统冬暖大棚的‘老黄历’了。”肖雄指着大棚北侧的一个小盒子告诉记者,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是“背附式”机器人,过去开风口,拉棉帘都需要人工,现在只要温度湿度超出波动范围,便可自动运行,通风保温全让这个机器人全包了,全程只需1人操作。以前,一个大棚每天光开风口、拉棉帘就需要2-4个工人,有了机器人,15个大棚每天节省人工在50-60人。
      靠着科技来种植,今年合作社还被平度市评为“科普示范基地”。“互联网+物联网”让聚德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大棚樱桃管理逐步迈向精细化管理。微灌、喷灌、科技种植技术加上远程管理的应用,在这里,智慧农业建设不单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把农民从繁重的劳动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敲敲键盘搞好农业种植,在这里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