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既要善于顺势而为,将长期蓄积的大量势能转化为新的动能,又要善于整合创新,最大限度地放大新动能的倍增效应。
农业发展新动能的生成,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必然结果,但更是主观培育的能动结果——前者会产生一般趋势性动能,而后者则会产生倍增动能。因此,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既善于“承前”,又善于“启后”。
所谓“承前”,就是要顺势而为,有效释放既有红利,转化在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中已蓄积的势能。首先,顺势。要科学分析、正确认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和规律,全面总结、积极肯定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客观分析和积极面对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在方向性问题上决不犯颠覆性错误。其次,助势。要积极创造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蓄积势能转化为新动能的有利条件,激发蓄积势能转化为新动能的活力和动力。这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统一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助势。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来,澄清和纠正认识误区和偏差,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形成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共识,凝神聚气,营造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浓厚氛围。
增强农民获得感、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助势。要把维护农民权益、增进农民利益、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作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收获在农民兜里,满意在农民心里,充分尊重和维护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功经验引领、典型示范助势。要深入挖掘和总结各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第一个吃螃蟹”的典型,充分发挥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降低改革成本、防范改革风险助势。农村各项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鼓励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又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偏差,完善措施,把改革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
树立底线思维、坚守改革发展底线助势。要把坚持农业农村基础和本位地位、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和增进农民利益,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可触碰和逾越。
所谓“启后”,就是要厚植动能因子,深化改革、锐意创新、集成整合,从而创造新动能,最大限度地放大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倍增效应。
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新动能。全面深化城乡二元体制制度、农村土地制度、集体资产产权制度等改革,各项改革要统筹推进,相互衔接,互为促进,协同发力,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有效释放和放大制度改革红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新动能。
要系统推进结构调整,增进新动能。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包括以培育职业农民为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以发展经济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组织结构;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调整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以培育特色村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推进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为途径,调整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以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为重点、以推进农业种植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为途径,拓展和优化农业农村价值链结构;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以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为方向,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以树立大资源、大市场理念为引导、以国内外资源优势和市场供需为依据,调整优化农业资源利用和市场结构等。通过提高结构调整优化的系统性、融合性和协同性,集成增进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要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涵养新动能。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要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开展设施农业土壤改良,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要加强农村生活环境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等。通过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孕育涵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要加快科技创新,创造新动能。一方面通过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整合研发力量进行重点技术攻关、打造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和研发平台等,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和新品种培育,增加农业科技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加强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等,增加农业技术有效需求。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创造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要完善政策体系,催生新动能。完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加大农业农村政策支持力度,既要注重政策“量”的增加,更要注重政策“质”的提高,切实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政策体系设计上,要把顶层设计政策和鼓励基层创新政策、把深化改革政策和促进发展政策、把“输血”政策与“造血”政策、把改造动能存量政策与挖掘动能增量政策、把中央战略性政策与地方特色性政策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在政策结构优化取向上,要注重长远、强化基础,补齐短板、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激发活力,不断催生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