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德州市临邑县坚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同时,依托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也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老板变身新型农民
      “我们的樱桃和蜜桃马上进入盛果期了,届时就可以举办采摘观光活动了。”带领工人修剪果木枝条的临邑县翟家镇民丰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庆民说。
      除了农场负责人这一身份,李庆民还是民丰铸造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1年初,李庆民开始承包土地种植农产品。他与山东科研单位合作,引进了“一边倒”樱桃、小麦宽幅精播种植技术,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的6名专家定期指导种植。去年,李庆民又建成占地100余亩的有机樱桃、有机甜瓜、越冬甘蓝“立体”种植基地。截至目前,民丰家庭农场占地已达2500余亩。
      如今在临邑县,像李庆民一样下乡种田成为新型农民的老板越来越多。“我们积极引导工商老板下乡种地成为新型农民,是因为他们有资金、有眼界、有市场意识,能瞄准国内外先进的种植养殖模式,发展市场前景好的品种,这样种地效益才会高,农业才能实现转型升级。”临邑县县长马文国说。为此,该县出台了多项针对新型农民的专项扶持政策,并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和农业企业骨干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本地培养等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让新型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从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新技术让农业更智慧
      今年年初开始,一批批集装箱就从荷兰远渡重洋来到临南镇。“还剩最后两箱零件就齐了,我们马上着手棚体组装,这‘高科技’设备很快就能投产。”临南镇党委委员金泉说。
      金泉所说的“高科技”设备,是该县引进浩丰(青岛)食品有限公司建设的“超级大棚”。“超级大棚”总面积1万亩,核心区有8个棚,每个占地109亩,采用温室配套环境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种植管理等设备,可实现节能降耗、零农残等绿色要求,产量是普通蔬菜大棚的6倍以上。
      这是临邑县发展智慧农业的一个缩影。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品质,临邑县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农业,建设了兴康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产业园区、家庭农场、合作社等集约化经营组织。通过加强与中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以及推动物联网、传感技术等在农业园区的应用,该县大力推进无土栽培、有机种植、“互联网+”等高端农业发展。
      产城融合形成新特色
      来到临邑县临盘街道袁郑养鸭小镇,只见一座座两层小楼点缀在鸭棚鱼池间,宛如一幅江南山水画。“过去养鸭虽能致富,但生产、生活环境差,现在建起特色小镇,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增收项目也多了。”居民朱玉国说,去年除了养鸭收入5万元,接待市民垂钓也有6万元的收入。
      袁郑养鸭小镇由袁郑、袁宋等7个自然村合并组建,这些村有养鸭的传统,临邑县通过多部门论证,制定了“就近居住、连片开发、综合利用”的发展规划,开发改造盐碱地1.5万亩,建设鸭棚1500个,并以此为依托统一建设两层住宅楼,修建高标准垂钓园和观景台,种植苹果树等经济作物,形成了集居住餐饮、生态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养鸭小镇。去年,仅养鸭一项,每户居民收入就超过10万元。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为做好三产融合文章,临邑县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以小城镇建设为统领,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使传统农业集群化、网络化发展,同时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融合,形成了三产联动、“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的产城融合发展新特色。目前,袁郑养鸭小镇、沙于西葫小镇、龙泉商贸小镇等7个特色小镇已建设形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发展不能单纯地就农业论农业,必须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的发展思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临邑县委书记林春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