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首先“开门见山”亮出观点,随后再给大家列出若干个论据:
高产型品种属于“铜牌”;
稳产型品种属于“银牌”;
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属于“金牌”。
为啥呢?
01
高产型玉米品种属于“铜牌”
为什么呢?
因为,只要审定的玉米品种(大田用非特用品种),所有的品种都是高产品种。
谁见过审定的玉米品种是“低产品种”?
又有谁在推广销售“低产品种”?
没有吧?!
既然都不是“低产品种”,那就等于都是“高产品种”;都是“高产品种”又等于都是普通品种了。是吧?
大家可以翻阅任何一个玉米品种的审定公告,都是比对照品种“增产几个百分点”而已。而且同一生态种植区的同类型品种审定,对照品种是统一的品种。不能增产的“低产品种”在审定之前就被PASS掉了。
通过审定的品种都是“相对高产的品种”。但是高产的幅度,基本上是同一年度产量的“差不多的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而且两三年之间的产量水平“有的试点增产,有的试点减产,平均属于高产”而已。
某一些专家的某一些品种,为了“制造销售上的噱头”,通过巨量施肥等特殊管理人造“高产记录”或者“高产典型”,对普通种植户的普通化种植,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如我国某农业专家,曾在电视上脱口而出:他创造高产记录的试验田,实际上是赔本的,因为,他一亩多投入1000多元钱!
但是,如果每亩地多投入一千元,哪个村子里没有几十个高产典型?只是,赔钱亏本的高产纪录如果不能领到奖金,农民是肯定不会干的。
02
稳产型玉米品种属于“银牌”
说到稳产型品种,大部分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郑单958”。
是的。
种植稍微稀一点,稍微密一点,都可以。
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都不是很突出,没有显著的优点特性,也没有致命的缺点。你喜欢它,它也没有特别的高产;你不喜欢它,它也没有特别的减产。两个字概括就是:“皮实”!
因此,“郑单958”审定之后的20年时间里,一直“宝刀不老”,种植面积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大家想一下,这个品种说高产,那个品种说高产,为啥不能超越“郑单958”呢?
你三年五年超越不了,你十年八年也超越不了,为啥20年啦,你还是超越不了呢?而且,为啥它的“娘家”也再没有可以取代的品种呢?
言而总之,正如杨大海先生所言:区域化的真正好品种占不到1%的比例。90%左右的审定品种,属于“铜牌一类”的所谓的高产品种——不是稳产型,也不是增产潜力大的类型。
按照笔者对一个真正好玉米品种的9个字评价标准,“郑单958”占了5个字“耐密又耐稀”,但是缺少了“活秆成熟”的特性。
03
增产潜力大玉米品种属于“金牌”
是的,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一定要“活秆成熟,耐密又耐稀”。
因为第一点,据山东农业大学刘正博士和张吉旺博士,“活秆成熟”的品种适当晚收获6天,就可以“白捡”1/5的产量(见下图,增产率19.8%)。
这可是没有任何投入的回报啊!
只有“青枝绿叶黄金棒,活秆成熟不早衰”的品种,才算得上在“三抗四耐”(抗旱,抗病,抗倒,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热害)综合抗耐能力更加优秀。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抗逆抗灾不太好,基本上就早早地早衰了。
因为第二点,据青岛农业大学许莹莹硕士科研结果,单株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增产幅度31.99%),相对更加抗倒伏。
因为第三点,黄淮海区域夏玉米,如果一般密度3500~4000株,一个玉米鲜穗重平均350克~450克之间,田间直接出售每斤售价0.45元左右,一亩地可收入1000~1400元之间(因为品种差异和种植户的
科技素质差异)。
因为第四点,玉米如果单株增产潜力小,种植密度过大,由于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植株软弱,空秆率增加,倒伏风险加大。特别是在遇上“阴雨天气较多”或者“高温干旱”,基本上就是“雪上加霜”啦。
因为第五点,据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马兴林博士对黄淮海夏玉米区等3个玉米种植区的多年地调研,玉米亩密度5000株并不高产,因为其产量“顶多”≈(约等于)亩密度3500株的产量。但是,高密度在大风大雨时,高密度遭受减产减收的风险很大。
——如果种植增产潜力大的品种,降低1/3种植密度,就算不增产,保持一般的产量的话,至少 “玉米倒伏让人担心的80天”, 可以化解或减轻。
因为第六点,玉米如果单株增产潜力大,适当稀植保持3500~4000株密度,可以提高抗病能力。而且也相对更加抗倒,更加抗旱。
单株增产潜力大(耐稀植)再加上“活秆成熟”的品种,越是灾年越增产显著,越是别的品种减产之时越大幅度增产。
灾害之年少减产或不减产的品种,就是高效益的“金牌”品种。因为,别人家的玉米减产几百斤或上千斤,等于你家相对增产的几百斤或者上千斤产量。别人家“失去的”纯效益,你没有失去的效益,这就是你家获得的效益。
预防“农喷”抬杠的声明:你可以有任何观点,只要你有3个以上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且不会被半数人证伪你的观点。如此,足可以证明你是一个有逻辑思维的理性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