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麦浪起伏。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圣泉镇元楼村种粮大户孟迪的300亩小麦叶色正、穗大、粒多。“以前这里是一片果树林,去年才流转过来改种小麦。第一年种小麦经验不足,多亏了县植保站统一给俺们进行免费小麦赤霉病防治。俺又使用无人机打了第二遍药。今年小麦长势好,稳稳的是个丰收年。”孟迪欣慰地说。
  “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绝不能让事等钱。”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赵晓春说,宿州市赤霉病防控指挥部简化防控药剂招标流程,快速高效落实招标采购,确保适期小麦应防尽防。飞防组织全部纳入安徽省植保无人机监管平台,统一监管、统一调度。
  在数十公里开外的濉溪县四铺镇数千亩育种基地里,沉甸甸的小麦整齐度高,金灿灿的麦穗饱满结实。“我的小麦田是制种基地,对质量和品相要求分外严格。所以,防治期间选择的药品都经过精挑细选。虽然成本高,但保证了小麦质量,毕竟一斤种子要多卖好几角。去年每亩地产量达到了550公斤,今年看长势,产量肯定超过去年。”种粮大户黄岩说,自己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企育种多年,把对小麦质量的坚守始终放在首位。据悉,濉溪县在“窗口期”对全县205万亩小麦进行了统防统治,并调动350台高效植保机对重点区域开展二次统防统治。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小麦赤霉病防治组首席科学家丁克坚近期一直奔波在皖北小麦主产县市区察看小麦长势:“通过抽样调查,预判今年小麦单产构成‘三要素’均好于常年;与上年相比,亩均有效穗数增加约1万穗,穗粒数略有增加,千粒重有望持平或略减。推算下来,今年主产县市区小麦平均理论亩产519公斤,经85%折后,预计全省小麦亩均产量400公斤,较上年增加约6公斤,增幅超过1%。”
  “早在年初专家预测小麦赤霉病为全省大发生风险等级后,自2月起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就进入了高度警备状态,坚持‘防住为王、结果导向’的工作评价机制。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仅省级财政就下拨1.5亿元投入防治工作,粮食主产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到田间地头抓防治工作。各级领导重视程度,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罕见,足以证明粮食大省把粮食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也是在用实际行动献礼建党百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
  5月27日起,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开机收获。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队的信息显示,初步预计今年安徽省小麦总产量有望达到1700万吨,比上年1671.73万吨增加超过25万吨,增幅约1.5%。总产预计高于去年,有望实现“十八连丰”。目前麦收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10天左右基本收获结束,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实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