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农业产业资源,只要精细挖掘,走好差异化路子,必能在一方土地中更好发展采摘观光、农事体验、科普培训、康养保健等产业,进一步发掘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乡村美带动旅游旺,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6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市、区)名单,并提出“十四五”时期将建设300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以县域为单元整体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在田野上拔节成长,折射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的步伐。在各地积极培育下,融合自然美、人文美、乡土美的“网红村”、打卡地纷纷涌现。在北京延庆,乡村旅游融入文化元素,并结合“冬奥”“世园”“长城”3张旅游金名片,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相融合;在广东广州从化区温泉镇南平村,依托好风光,村民吃上“生态饭”,种晚熟荔枝、开办民宿、打造康养基地,休闲农业成了富民产业,村集体年收入从30万元增加到150多万元。广袤田畴上的丰收场景、乡村小院里的别样乡情、农家餐桌上的特色美食、远离喧闹的好山好水,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之所向。
 
 
  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不断打开乡村发展新空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办农家乐、卖土特产,建观光体验基地,休闲农业实现了三产融合,延伸了产业链,延长了价值链,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休闲农业对接产与销、打通城与乡,为乡村带来人才,在畅通城乡双向循环上大有作为。更重要的是,休闲农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径。过去深藏在大山里的农产品,不仅有了销路,还卖上好价钱。“沉睡”的农田、农房等资源被“唤醒”,种加销游娱一体化发展,让农民从“收一季”到“季季收”。以此次公布的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为例,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平均收入,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此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景区同质化、特色资源挖掘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产业对农民带动程度不够,等等。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应集中资源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发挥休闲农业在促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上的重要作用。休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乡土味”,关键是要打好发展“差异牌”,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杜绝大拆大建,注重保留原汁原味。农村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农业产业资源,只要精细挖掘,走好差异化路子,必能在一方土地中更好发展采摘观光、农事体验、科普培训、康养保健等产业,进一步发掘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促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还要不断补齐农村短板。水电路网等完备了,产业发展的后劲才能足。因此,各地应多算“长远账”,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游客有了好体验,更多“头回客”才能变成“回头客”。休闲农业是创新创业的热土,离不开优良的发展环境,各地既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也要挖掘培育本土种地能手,有效解决他们用地、资金、市场方面的难题,以人才下乡带动资源下乡,破解资源要素瓶颈,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多措并举、精心培育、久久为功,休闲农业一定能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更多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出现在广袤大地上,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