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十万亩高标准良田示范园区内,田成方、渠成网。地头,婷佳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晓东熟练地驾驶无人机喷洒农药。
“如今地变‘聪明’,人变‘懒’了。”李晓东笑着说,高标准农田内,摄像头、红外设备实时监测庄稼生长状况,“庄稼渴不渴、有没有病虫害,手机上清清楚楚,手指一点就能自动浇地。”
种地更轻松,更挣钱了。这几年,李晓东这样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从企业下岗后他投身农业,规模一直不大。2015年,当地高标准农田建成,完备的设施让他有了底气。李晓东大着胆子流转3600多亩地,尝试规模种植。当年,由于下雨没地方晾晒,小麦全生了芽,一年就亏了五六十万元。
李晓东陷入了迷茫:播种、施肥、收储、运输,哪个环节出差错都不中。这么多环节,咋能都兼顾过来?
不久,漯河市为保障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探索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李晓东看到了希望。联合体串起食品企业、合作社、种子公司、种植养殖户等上下游环节,打造种养业全产业链。
“加入联合体好处太多了。” 李晓东掰指头算账:用专用种子一斤便宜15元,耕地便宜10元,收割时农机有保障,收完直接从地头拉到面粉厂,1斤比市场价高1毛钱。
“今年已经给联合体内的面粉厂提供了3000吨小麦,还有2000吨暂时存在库里,等忙完这阵儿就给他们送过去。一年单小麦就能多赚30来万元。”李晓东说。
李晓东的麦子优质优价,依靠的就是联合体里的南街村面业。南街村是漯河市“三链同构”的基地之一,以南街村面业为龙头,上下游有近10个行业,从粮食、科研所、种子公司、种粮大户到粮库、粮食加工、食品加工、市场反馈等,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我们一年面粉用量达9万吨,都由联合体中的南街村面粉厂特供。有高质量的面粉,才有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南街村方便面。”厂长张太宇介绍,南街村方便面厂拥有年产9万吨方便面生产能力,年销售额达7.9亿元,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东南亚、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漯河市把“三链同构”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抓手。临颍县先后建成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吸纳108家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动全县发展小麦、玉米高品质原料基地50万亩。
目前,漯河市食品产业年收入近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5:1。全市100余家龙头企业、200多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入农业联合体,年产值900亿元,辐射带动农民25万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
近年来,河南发挥优势,农食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河南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发展到19.3万家、25万家、12.5万家,适度规模经营占农村承包地比重达69.3%。同时,全省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207家,产值达1.16万亿元,利润总额、上缴税金、从业人员数均占全省规上工业总数的三成以上。河南,正实现由“中原粮仓”到“国人厨房”“世人餐桌”的历史性转变。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5年,河南将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省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让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更加闪亮、这个优势更加彰显。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打造现代种业强省,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展现河南担当。
眼下,河南秋播已经结束。8000多万亩小麦正在破土、发芽。中原大地期待来年再迎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