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7)
 
      7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刘莉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持发布会。
      
      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在上月初印发,这是否意味着政府正在加快推进转基因大豆玉米的商业化种植?有分析认为,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的上市销售有望在2023年前后落地,农业农村部对此如何评论?另外,当前对于全球粮食危机的讨论正在升温,美国设置了全球粮食安全事务特使。中国是否会参考类似做法,设置相似职位?中美农业部门在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方面会如何合作?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 曾衍德——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创新,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研发体系和评价体系,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我想说明一点,我们在推进农业转基因技术的研发过程中,按照中央要求,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依法依规。我们按照种子法和农作物转基因生物管理规定,制定了转基因安全评价、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植物品种命名等规章制度。
      
      第二,严格监管。刚才你说到,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制定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并在6月份发布实施。这个标准主要是在相应的非转基因品种审定标准基础上做加法,丰产性、抗病性等基本条件是一致的,只是增加了转基因品种的抗虫、耐除草剂等目标性状的规定。同时,对研发试验、种子生产经营等关键节点的监管都是很严格的,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执法是严格的,效果是好的。
      
      第三,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试点在有序推进。对于获得生产应用安全性证书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我们开展一定的试种试验,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从去年的试点效果看,效果是不错的,今年是第二年,我们仍然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有序开展试点。
      
      粮食安全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粮食安全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当前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看,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冲突对全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造成了影响,全球农业贸易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更加突出。我们也注意到,疫情发生以来,有一些国家采取了粮食和农产品限制出口措施,对区域和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了影响。中国政府有力应对,采取了有效措施,从工作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全力抓好国内粮食稳产保供。我们注重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抓住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育种创新,提升粮食产能。现在看,我们这点做得很好。去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远高于世界公认的安全标准。中国立足于自身资源,成功解决了占全球1/5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这一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世界认可的。
      
      第二,积极推进农业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通过农业南南合作、多边双边粮食援助等,积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水平。中国是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捐资最多、派出专家最多的国家。这是我们多年坚持的。
      
      第三,加强中美合作。中美都是农业大国,应在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去年以来,中美两国农业部门的互动良好,双方在工作层面就加强粮食安全开展合作沟通,未来还在相关政策协调、技术合作、人员交流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有积极进展的项目意向。这将为全球粮食安全体系和农产品市场注入更多确定性,也有利于维护全球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