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持续干旱,直接影响到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农业丰产丰收,据气象部门统计,2014、2015章丘两年的年度降水量只有336毫米和547毫米,分别比常年偏少286毫米和65毫米。但就是在异常干旱情况下,章丘市农业仍然连年丰产,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生这样的良好效果,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程可谓功不可没。特别是随着杜张水库至白云湖连通工程、杜张水库至朱各务水库渠道的贯通,黄河之水淌进了眼明泉、百脉泉公园,发挥了补源保泉的良好效果。

  水是影响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只有未雨绸缪、谋划好水源保护与高效利用大文章,区域经济社会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基于这一认识,针对章丘市境内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实际,章丘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了引黄入城的战略部署,相继实施了胡家岸引黄泵站、南水北调配套、杜张水库水源利用等工程项目,加快构建“黄河—白云湖—杜张水库—朱各务水库、大站水库—百脉泉—杏林水库”互联互通、引排有序的大水网体系,推动地表水、地下水、长江水、黄河水等多种水源联合调度、统筹利用。今年9月,作为全市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白云湖至杜张水库连通工程成功试通水,黄河水由白云湖经管道流入杜张水库,全市大水系连通的最后一道关隘顺利打通,黄河水畅通无阻地进入章丘城区,淌入了眼明泉公园和百脉泉公园。白云湖湿地是大水网体系的直接受益区域,白云湖特种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感慨颇多:“如果没有黄河水的及时输入,我经营的200多亩生态甲鱼养殖池肯定保不住了!”同样受益的还有位于绣江路西侧的2000多亩明水香稻种植基地,春末夏初稻田育秧的关键时期,也一度面临无水可用的困境。而通过水网连通工程,紧急从杜张水库、大站水库为其调水50万立方米,保证了稻田育秧的正常进行,使明水香稻在大旱之年仍然实现丰收。

  大水网体系实现了多水源的统筹利用,而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则为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种养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实施7000亩农业综合开发老项目区提升工程,疏通排水沟渠之后,湖区周边的大片农田再也不担心内涝了。”白云湖镇农委主任陈世佐说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而在高官寨镇,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县项目的实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则写在广大农民的脸上,表现在他们的话语中。“要是不搞高标准农田项目配套水井,像这两年这样的旱情,别说是增产,就是保住苗也很难”。高官寨镇罗家村支部书记高发新介绍道,今年由于能够及时灌溉,该村的小麦、玉米亩产分别达到1000斤和1200斤,而灌溉成本却降低了30%以上。特别是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农民种植甜瓜、蔬菜等经济作物具备了条件。据他介绍,近两年,该村新增冬暖棚、大拱棚甜瓜上千亩,亩增收入5000多元。把工作中心转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上,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综合开发工程,既赢得了群众欢迎,也提高了财政投资效益。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延风如是说。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配套项目,使项目区浇地实现了“四个一”,即一个劳动力、手持一张卡、扛着一张锹、开着一辆车就能完成,白云湖镇靠河林、高桥等村的1500亩林地改为种植蔬菜和优质小麦,水寨镇的辛丰嘎拉苹果种植有了更为充足的保障。而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则解决了曹范井泉薄皮核桃基地、文祖锦屏山绿色农产品合作社等众多特色农产品基地的灌溉用水,并改善了一些塘坝周边的生态环境,为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营造了有利条件。据了解,今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水务、农业等部门相继组织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农水县、土地整理等多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近10万亩农田的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