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2月13日电(记者张志龙)被称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山东省寿光市,正在进行一场针对土壤的农业改良,力图让长期使用化肥、农药而造成蔬菜生长困难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以便生产出更好的蔬菜供应市场。
50多岁的岳作忠是当地一位普通农民,种了30多年的蔬菜。在种植萝卜的蔬菜大棚里,他挖了挖土壤告诉记者,“你看这土多疏松,浇水后易渗透,不板结了,蚯蚓都‘复活’了。”
而在几年前,岳作忠家的土壤还饱受土壤盐渍化和板结所困。这些困扰来自于大棚蔬菜生产的特点:想要高产出,浇水要多,化肥需要加大施用量;而大棚营造的温暖环境一方面使得蔬菜生长加快,另一方面这种湿热环境造成的病虫害也需要施用不少农药,以维持蔬菜健康生长。
“化肥农药的高用量让土壤环境发生了变化,在一些大棚里蚯蚓都消失了。”岳作忠说,没有蚯蚓,说明土壤活性不够,蔬菜苗就容易死棵,各种病害也多。
在岳作忠看来,自2010年开始,这种情况在当地政府的“沃土工程”改革措施指引下,逐渐发生了改变。
“2000年前后,寿光蔬菜发展重点还是在追求产量,大水大肥到了顶峰,后来慢慢转变重心到量、质并重,更追求质量。”寿光市农业局官员王新文说,针对过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及次生盐渍化现象,2010年启动“沃土工程”推广生物菌肥改良土壤,激发土壤活力。
在岳作忠的蔬菜大棚里,随处可见有机肥的包装袋子。他拿起一个袋子跟记者说,这是政府补贴的生物有机肥,光底肥这块,一亩地一茬以前用300多斤化肥,现在只用几十斤这个生物有机肥,算起来,花钱得少一半,关键是“地养好了,不馋了”。
如今,岳作忠种植的萝卜因产品质量较高,比一般农民的萝卜价格要高出不少,经过多道严格的检验检测程序后,销售到了潍坊、济南、北京等地的一些大型连锁超市。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专家表示,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但一般不含有机质,没有改土培肥的作用;而生物菌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
在中国,因为价格便宜、成效显著等原因,农业生产施用的化肥主要是氮肥,容易导致土壤养分失调,硝酸盐累积,使得土壤酸性加大。
如今,在山东乃至全中国,各级政府都开始意识到农业资源环境的束缚,积极推行农业升级转型。“减肥”、“增绿”成为中国农业发展新趋势。
与寿光80多万亩的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相比,当地能够享受补贴购买生物有机肥的农户还难以实现完全覆盖,而土壤改良是个长期过程,也需长期投入。“希望政府都够持续补贴,让土壤回归到比较健康的状态。”岳作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