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在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的大姜生产基地,正在进行田间管理的农民
李开发告诉记者:“咱种的大姜是本土老品种,村里人称为‘面姜’,这个品种特点是块头大、产量高、抗病性强。去年,俺这3亩姜亩产都在一万斤以上,纯挣了4万多元。”
大姜,还有大葱、大蒜,是卖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山东“三辣”。在安丘,葱姜蒜一直是这里的优势蔬菜产业,“安丘大姜”、“安丘大葱”、“安丘两河大蒜”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安丘大姜面积稳定在16万亩左右,大葱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大蒜面积6万亩。
安丘葱姜蒜种植,都是本土老品种唱主角。据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张中华介绍,安丘大姜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有种植,安丘面姜这一品种,历经近500年的种植实践和选种优化,始终在大姜种植中唱主角,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市大姜种植面积的90%以上。安丘大葱种植也有有400多年历史,其中“铁杆葱”的本土品种种植历史在20年以上,特点是结构紧实、矮粗、叶片发黑、抗病抗逆性强等。安丘“两河大蒜”,有近300年的种植历史,俗称“四六瓣”,具备个大、皮薄、色白、瓣齐、味香辣、汁粘稠等优点。
然而,近年来,受土传病害、连坐障碍、留种方式等影响,安丘“三辣”的这些本土老品种,也有绕不开的危机。一是大葱遭受外来品种的冲击。新世纪以来,引进的日本品种等种植规模不断增大,目前已呈与本土品种分庭抗礼之势。而且,大葱多为育苗移栽,一些外来品种通过建立专业化育苗基地,加强营销推广,一推一大片。二是老品种质量和纯度需要提升。这主要是指姜蒜,因为姜蒜多为当地百姓通过上年所获自行留种。品种是稳定了,但农民自留的种姜和种蒜质量就很难保证。一旦多年重复种植,种质纯度也会下降。
“为了加强老品种保护,安丘采取了针对性举措。一是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大葱等传统老品种的专业化育苗和推广,扩大本土优势品种的种植面积。二是指导农民合理留种,主动剔除病种,及时购买优质良种。三是强化技术研发,一方面对老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或脱毒处理,保证品种纯度和质量;另一方面不断进行老品种的品种优化,提高老品种的抗逆性等。”张中华说。
同时,安丘着力提升葱姜蒜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安丘研究制定了《出口大姜生产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33个出口
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200多个生产标准,严格坚持“一个标准”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了40万亩姜葱蒜标准化种植基地。目前,安丘“三辣”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出口创汇超过2亿美元,国内销量也达到80多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