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1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正值农闲时节,估计不少农民朋友已经开始筹划明年该种些什么,自然也会想到用什么样的种子。而说到种子,它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良种在农业丰产的所有因素中贡献是最大的。
      无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都不能离开种子,没有种子,农业生产则无法进行。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为您带来:种子事关收成,扎牢监管篱笆,才好颗粒归仓。
      张子雨:种子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而如何防止假劣种子侵害咱们的权益,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不过,最近几年,假劣种子也出现了新的种类,要对此多加防范。
      从种子的生产环节来讲,正规的方法应该是有资质的机构办好了手续之后,进行育种。而现在有一些生产假劣种子的制造者,完全不办理任何手续,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种子样本之后,自己生产,或者委托农户进行生产。这样的种子自然没有办法保证质量,而且也逃避了监管。
      还有一种假劣种子则是通过搭便车的方式出现的,正规企业和农户签订了育种和合同之后,这些不法商家就加价从农户受众收购一部分这些通过正规渠道生产出来的种子。这种种子虽然质量看似不错,但却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利益,长期来看,对市场的秩序有严重的影响。
      而在销售环节,之前一直有一些不法商人仿冒知名企业的优质种子包装,让一些农民朋友蒙受了重大损失。而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仿冒手段,比方说,收购名牌种子的包装,在真包装里装进假种子。同时,还出现了一种俗称“白袋子”的手段,就是包装上没有明确的标注,这些包装里的种子,有一些是合格的,但是有很多则是假种子,通过这种方式来躲避监管。
      掌握了这些情况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正规的种子公司肯定有全套的手续。对于针对这种情况,各地的农业部门应该对种子生产资质有意识地进行摸底和排查,对于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对于可疑现象也要重点盯防,毕竟,种子关系千万农民朋友的生计,各地应该有全局意识,从大处着眼处理问题。
      各位农民朋友们也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参与假劣种子的培育,就违反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旦被发现,就要承担相关的责任,而且,这种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权益的做法从道德层面上也是站不住脚的,一定要行得正,才能走得稳。
      在市场流通当中出现的“白袋子”现象,也提示咱们,相关的法规还有必要进一步细化。这些年来咱们的确对种子市场下了大力气进行整治,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现在看起来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另外,从技术层面,种子的生产和销售还要尽快地进行数字化管理,建立起全方位的可追溯体系,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漏网之鱼。
      正所谓:种子产销有花招,监管篱笆要扎牢。违规现象快住手,法网恢恢终难逃。